1. 首页
  2. 考古发现
  3. 正文

寄生虫影评 电影《寄生虫》影评和解读 折射韩国社会现实

 2021-12-17 09:34:59  来源:互联网 

电影《寄生虫》影评和解读 折射韩国社会现实

灾难后,富人家的院子雨过天晴,穷人则在体育馆的喧嚣中急忙应付。当一切矛盾爆发出来,基泽杀死了朴社长,正如寄生虫杀死了宿主。在寄生关系中,有一种终点便是寄生虫过于强大,强大到杀死了宿主,自己也随之灭亡。

然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,寄生虫是不会杀死宿主的,杀死宿主不是他们的目的,他们的目的是要持续不断的从宿主那里获得营养。基泽杀人,实际上是从虫到人的进化,只有杀死朴社长,终结寄生关系,他才不再是虫,他才能重新成为人。只不过,基泽并未想到,这只是他下一段寄生关系的开始。

基泽的杀人,既在意料之外,又在情理之中。很多人把这个结局类比同样是韩国电影的《燃烧》,刘亚仁在片尾的杀人,也象征着蚁民面对无法逾越的阶级鸿沟时做的抵抗。在这样的结局之下,《寄生虫》的故事不仅完整,且具有十分惊人的破坏力。

然而即便在高票房、高口碑的双重肯定下,依然还有人诟病电影为“史上最差的金棕榈得主。有人说电影存在着不少荒诞不经、无法仔细推敲的情节,亦有人认为电影的隐喻过于明显。诚然,观众对于电影的审美是不一的,但是既要求电影符合现实逻辑缜密,又要求电影拥有极其抽象的概念,其实是有些自相矛盾的。

首先《寄生虫》讲的故事本身就是虚构的,它存在太多的不合理性和巧合,无法在细节上说服大众。例如很多人诟病的一点:为什么富人这么笨。笔者认为,奉俊昊从头到尾就没打算拍一个百分之百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,而实际上是运用了“寄生”的概念,讲述了一个值得人思考的寓言故事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?且不说是否真的有这么笨的富人,是否真的有人能在地底生活四年;也不说为什么楼上的电灯按钮要装在防空洞里,为什么售房中介不对进行房屋的走线和总控进行排查;仅从那块一直跟着基宇的石头,在洪灾后从水底浮上来,甚至漂到基宇手中的一刻起,电影便把之前的所有现实统统打破。这么多的巧合放在一起,那就不再只是巧合,而是电影故意创造的必然:它原本就只是一则寓言故事而已啊。

电影里的几个意象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。首先是那块奇石,它既可以象征财运,在基泽一家穷困潦倒的时候带来寄生于富人之家的幸运;又可以象征厄运,也是它悄悄滑落,惊醒了对方,给基宇带来了杀身之祸,也把好运气统统葬送。它还可以象征对财富的执念,从基泽一家获得这块顽石开始,它就驱使着一家人不断攀爬不断作恶,而仅仅在基宇放下因财富作恶的心,石头才能在水中沉下。

这又好比电影中数次出现的“气味”。穷人身上的气味挥之不去,不论杀毒也好,用不同味道的洗涤液也罢,它如影随形,成了诅咒。因“身份”、“阶级”、乃至“原生家庭”而遭到鄙弃,那是大过于天的罪恶。不过难道富人就只有这一个恶吗?

夫人假意对基宇说涨了工资,但却克扣了金额,这是资本主义富人对穷人的剥削,也是阶级产生的根源;仅仅因为一条内裤,一次咳血就忘记之前所有的表现,辞退司机和佣人,这是资本家踢掉员工的一贯伎俩;而出现危机时只顾自己,完全不考虑其他人的利己主义,也是资本主义横征暴敛的开端。阶级的形成从来不是一日之功,在这些所有作用的合力之下,富人与穷人之间才出现了天堑。

《寄生虫》是现象级的,它为韩国拿下第一座金棕榈,也可以预见将创韩影票房奇迹。这是商业与艺术在电影中的巧妙结业,也是类型片的胜利。它或许并没有深刻地探讨阶级问题的成因,或寻找出路,却足够“精彩”、“好看”,或许会一路挺进奥斯卡,获得奥斯卡外语片奖项的青睐。

文章作者:
老男人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