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奇闻异事
  3. 正文

天气预报准吗 为什么天气预报有时候准有时候不准

 2021-10-09 19:33:37  来源:互联网 

为什么天气预报有时准确,有时不准确?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。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。

天气预报只是对未来天气的预测和分析,不能与实际天气情况完全一致,也就是说,人们不能100%准确地预报天气。

一方面天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,另一方面我们使用的仪器也不精确和完善,所以人们只能大致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。

首先,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,不可能绝对准确地观察气象学。

气象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,基于现代科学的天气预报只有100多年的历史。

人类还没有完全掌握许多天气现象的原理和规律。

气象学家或科学家,观测气象的技术和经验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。

从两个角度看这个限制。

首先,人们观察天气的“眼睛”有盲点。

目前,各种气象观测站和观测设备,如气象站发布的雷达和卫星,就像一张捕捉天气变化的大网。

这个网络密度不同,分布区域也不均匀。

有时候,一些影响半径几十公里的小范围天气变化,就像一条被网住的鱼,逃不过观测系统的眼睛。

这将导致一些天气信息无法预测,并且很难准确预测天气信息。

但有了气象卫星,盲点更少,整体观测场更广,精度也在提高。

其次,观察天气不能避免蝴蝶效应。

蝴蝶效应是指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,这可能会导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风暴。

窦志刚解释说,天气预报行业面临的挑战是无数只蝴蝶随时扇动翅膀的可能性。

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,甚至一些突如其来的小变化,都会影响气象信息的最终计算结果,因此很难得到准确的天气数据。

二是不同气象数据源计算的天气信息会有差异。

窦志刚说,就中国而言,天气信息数据有几个来源。

首先是官方渠道,即中国气象局提供的观测数据,是主要的数据来源。

其次,交换数据。

世界气象组织有一项在其成员国之间交换数据的协议。

比如中美之间,中国会给美国一些中国的数据,美国也会给中国一些美国的数据,互相分享一些天气信息。

但是现在卫星技术非常发达,不同的国家也可以互相监测对方的数据。

比如美国可以观测中国的一些气象数据,有些是用于官方交流,有些会卖给一些商业气象机构。

此外,还有社会观察数据。

窦志刚提到,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,AI和IOT技术的普及,一个设备已经覆盖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,那就是摄像头。

这些相机也是一种主要的观察设备。它们记录的信息虽然是非标准环境下的观测数据,但汇集在一起是对气象数据的极大补充。

因此,当不同的气象服务机构使用不同的数据源和预测模型时,获得的天气信息的准确性会有所不同。

第三,人们对天气信息的需求发生了变化,这也影响了人们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的感知。

以中国为例,早期的电视时代,人们只是依靠每天晚上7: 30的天气预报来获取天气信息。

它通常提供24小时和48小时的天气信息,并以城市为区域范围进行天气预报。

互联网时代,人们对天气信息的需求更加精细化。

人们需要知道直径几公里内每小时,甚至每分钟的天气会是什么样子;或者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后,100公里外的天气会怎么样?

需求的细化也提高了天气观测精度和广播频率的标准。

文章作者:
老男人

相关文章